![]() |
Antiphonary with Gregorian chants |
現存的葛理格聖歌包含將近 3000 首曲調,
若以詞句的來源區分,
可以分成「經文的」(Biblical)與「非經文的」(Non-biblical);
依詞句的性質,
又可分成「散文式」(Prose)與「詩歌式」(Poetical)。
散文式而引自經文的詞句,這類型多半是自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或使徒書信之中;
詩歌式而引自經文的文字,則是來自舊約聖經中的詩篇或雅歌。
非經文的詞句,是由後人所創作。
散文式而非經文的詞句,最出名的有「感恩曲」(Te Deum)、
「對唱曲」(antiphon)及 3 首「頌讚聖母對唱」等;
詩歌式而非經文的詞句,
則包括所有的「讚詩」(hymn)及「續抒調」(Sequence)等。
葛理格聖歌的音樂不是獨立存在的,它必須依附於宗教的崇拜儀式之上,而在儀式之中擔負任務,它是一種功能性質的音樂(Functional music)。羅馬天主教會(Roman Catholic Church)最主要的崇拜儀式有兩組:日課(Office)及彌撒(Mass)。
「日課」或稱「每日禮讚」,是修道院每天必須的禱告靈修課目,共有八課,分別在不同的時間中舉行。每天的儀式程序也都相同,分別是:
「黎明禱」(Matins)-破曉時份;
「清晨禱」(Lauds)-日出之時;
「早課」(Prime)-約上午六點鐘;
「午前課」(Terce)-約上午九點鐘;
「午課」(Sext)-約在正午;
「午後課」(None)-約在下午三點鐘;
「晚禱」(Vespers)-日落之時;
「夜禱」(Compline)-通常在晚禱之後立刻舉行。
「日課」所用的聖歌,記載在一本稱之為「唱經本」(Antiphonale 或 Antiphonar)的儀式書中。所運用的葛理格聖歌,包括:
「詩篇」(Psalm)、
「聖母讚主曲」(Magnificat)、
「對唱曲」(Antiphon)、
「答唱曲」(Responsories)、
「讚詩」(Hymn)。
「彌撒」產生的時間雖遠比日課來得晚,但後來卻成為天主教會最主要的崇拜儀式。
彌撒的中心意義,是紀念耶穌最後晚餐(Last Supper)中所奠定的聖餐儀式,強調在酒與餅變為耶穌的血與肉的主題上。彌撒這個名詞的來源,出自儀式完成之後的遣散詞句,主祭或執事宣佈「彌撒禮成!」("Ite, missa est"),群眾則齊應:「感謝天主!」,於是彌撒告終。
彌撒本來在午前課之後舉行,但在週日中,也可在午課之後或週末於午後課之後舉行。
彌撒儀式的結構極其複雜,大小總共包括了 20 項條目。
11 項是唱的,9 項是朗誦或讀講的。
在唱的 11 項中,又有 5 項的經文,是隨著教會節日而變更的,這部份稱之為「因節日而特定的彌撒部份」(Proprium missae, Proper of the Mass),經文包括:「進堂經」(Introitus or introit)、「奉獻經」(Offertorium or Offertory)、「領主經」(Communion)。
另外的 6 項是不變的,這稱之為「彌撒中的固定部份」或「常用部份」(Ordinarium missae, Ordinary of the Mass),包括「垂憐經」(Kyrie)、「光榮經」(Gloria)、「信經」(Credo)、「聖哉經」(Sanctus)、「榮福經」(Benedictus)及「羔羊經」(Agnus Dei)。
彌撒的經文,可以由「日用聖歌集」(Liber Usualis)中找到,
這是一本研究葛理格聖歌必需的經典。
教會初期舉行的彌撒,都是有歌唱伴從的,這種形式的彌撒稱為「大彌撒」(High Mass)或「歌唱彌撒」(Sung Mass),並且用的是希臘文。如果主祭有五六品的輔佐,則稱之為「莊嚴彌撒」(Solemn Mass)。到了第四世紀中葉,拉丁文取代了希臘文之後,才有所謂的「小彌撒」(Low Mass)出現,也稱之為「朗讀彌撒」(Reading Mass)。
一個重要的觀念:音樂上,我們習慣稱呼的「彌撒曲」,並不是指彌撒完整的儀式而言,也不是指彌撒中的 11 個詠唱部份,而是指帶有音樂的「彌撒的固定部份」,即是祇包括了:Kyrie、Gloria、Credo、Sanctus、Benedictus 及 Agnus Dei 六個部份。還有一個特殊的彌撒,是天主教專門為追悼亡者的彌撒(Missa pro defunctis),稱之為「安魂彌撒」(Requiem Mass),主祭舉行追悼彌撒時,普通是身著黑色祭服,因此也稱之為「黑彌撒」。
至於中古時代葛理格聖歌確實的演唱方式,由於文獻的缺乏,無法詳知。祇大約略知鼻音可能較現在的唱法為重;在較嚴肅的儀式上,速度比較慢;在晨課中,「聲音」要比晚課中的高些。縱使當時已有風琴的存在,但樂器在崇拜中佔多大的份量卻無法知曉,據推測,十三世紀前,風琴在彌撒中似乎並不常用到。
Reference:
1.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edieval_music#Early_chant_traditions
2.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Gregorian_chant
3. 「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」上冊,張己任著,臺灣商務印書館
4. 「大陸音樂辭典」,康謳主編,全音樂譜出版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