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26 February 2011

梅絲嘉系列~中古音樂 4

葛理格聖歌/格雷果聖歌(Gregorian chant

羅馬天主教會的祈禱讚美詩,另一種形式的素歌。自西元六世紀末葉,教皇葛理格一世(Gregory the Great,c. 590604),將羅馬教會的素歌加以編纂、歸類。這位教皇被認為曾全力推展這種聖歌的。大約在公元 750 - 850 年,這種聖歌完成了他最後的形式並且持續了近一千多年的時間,故以教皇的名字命名這聖歌。

葛理格一世的編纂與歸類,事實上,是對當時儀式與儀式音樂的改革,葛理格更因此奠定了宗教年曆的崇拜儀式,並規定那一項儀式應該用一首素歌來配合。不僅如此,他還明確地制定,該如何演唱那些素歌。因為這些因由,故此葛理格聖歌這個名詞有著強烈的排他性。

歷史保存著的最早期音樂記譜法由第九世紀(ninth century)開始,雖然音樂一貫地橫跨廣域且可包含某種形式的素歌記譜法,但現在,甚至在較早以先已遺失了。值得注意的,是音樂記譜法存在於遠古時代的地方,如希臘,但這種能同時閱讀並記下的方法早在第五世紀(fifth century)左右已遺失了。

某程度上,葛理格聖歌的音樂代表著從遠古世界的學者辯論中存留下來的作品,但肯定的是已影響一些從猶太教堂(synagogue)的傳留下的音樂。遠古音樂只有很小的音樂碎片能存留下來(例如:Seikilos epitaph),但那些都只展示與近年西方音樂(Western music)相似而又不令人感到奇怪的形式、形狀和子句構想。



Seikilos epitaph


在中古時期的混亂歲月過程中,聖歌得以生存並昌盛於修道院(monasteries)及宗教中心內,是因為那裡有著安定的地方及人們有著讀寫的能力。早期西方古典音樂(western classical music)發展中,不多不少跟聖歌有著關聯,或直接來自與它最早期的闡述及規程。

Reference:
1.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edieval_music#Early_chant_traditions
2. 「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」上冊,張己任著,臺灣商務印書館
3. 「大陸音樂辭典」,康謳主編,全音樂譜出版社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